近日,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组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赴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互联网产业园,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实习实训。在学院和企业导师的联合指导下,同学们系统学习了当前行业最前沿的SpringBoot后端开发技术和鸿蒙海思3861智能硬件开发,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和深化了这些知识。通过团队协作,各小组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创新软件与硬件项目,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。值得一提的是,所有参与实习的学生均顺利通过考核,获得了由重庆市软件行业协会官方认证的实习证书,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增添了重要砝码。
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,在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及鸿蒙生态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。公司成立于2000年,总部位于北京,拥有遍布全球的服务网络和30000余名专业人才。此次实习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企业内部、接触最新技术实践的平台。


实习伊始,中软国际有限公司的专业导师为学生们安排了系统化的培训课程。在后端开发方面,重点讲解了SpringBoot框架的企业级应用开发,包括微服务架构设计、数据库优化等核心内容。硬件开发环节则聚焦鸿蒙海思3861平台,详细介绍了智能硬件的设计流程、传感器集成和嵌入式开发技术。培训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关键技术。
进入中期阶段后,学生们分组开展实际项目开发。各小组需要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最终交付的全流程工作,项目涵盖基于SpringBoot的后端服务系统和鸿蒙智能硬件开发两大方向。在开发过程中,同学们不仅灵活运用了所学技术,还锻炼了项目管理、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。
实习尾声阶段,学院特别组织了为期三天的成果展示与总结活动。在项目答辩会上,各小组不仅展示了完整的技术实现方案,更着重分享了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思路和问题解决经验。基于SpringBoot开发的智慧农业大棚管理系统,通过创新的算法优化,实现了农业大棚的可视化管理;采用鸿蒙海思3861开发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,凭借其低功耗和高稳定性获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。

此次实习带给学生们的收获远超预期。除了掌握SpringBoot后端开发和鸿蒙硬件开发这两项核心技术外,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到软件工程方法论在实际项目中的重要性。从需求分析到架构设计,从代码编写到测试部署,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。许多同学表示,这种“做中学”的方式让他们对软件工程专业有了全新的认识,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实习重庆市软件行业协会的全程参与和质量监督。协会不仅派专家参与项目评审,更为合格学员颁发具有行业认可度的实习证书。这一举措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、行业标准紧密对接,真正实现了“产学研”的深度融合。这份证书不仅是对同学们能力的认可,更是进入软件行业的通行证,在求职时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
展望未来,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将继续深化“校企协”三方合作,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。学院计划将此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专业领域,构建更加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。同时,学院也将与行业协会保持紧密合作,持续跟踪技术发展趋势,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更新,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高素质软件人才而不懈努力。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,不仅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优质平台,也为推动区域软件产业发展贡献了高校力量。